Podcast

Open Rose 鐵玫瑰藝起來

「Open Rose 鐵玫瑰藝起來」分享發生在桃園市的各類型藝文活動,不管是創作過程的酸甜苦辣或是藝文小故事,這裡通通都有。原來桃園藝文事那麼多,那麼有趣,都在桃園!

2024.08.16 (五) - 2024.10.25 (五)
每週五更新內容,歡迎收聽!

藝術節歷屆出版品

賽門‧史帝芬斯的劇作家日記(2022)

2014年對才華洋溢的劇作家賽門‧史蒂芬斯而言是收獲豐富的一年,有極多作品進行世界首演,包括在他家鄉曼徹斯特的皇家交易所劇院(Royal Exchang);在倫敦皇家宮廷劇院(Royal Court)Downstairs space上演重要新作;在倫敦新維克劇院(Young Vic)上演契訶夫譯作;人氣劇作《深夜小狗神秘習題》移地百老匯演出,也在德國進行許多創作計畫。除了這些主要的創作之外,他也繼續扮演著年輕一代劇作家、演員與導演的導師,更敢於在劇本創作界發聲,持續不懈地提出犀利、具有洞見的發言。

透過史蒂芬斯每天的日記、工作實踐、內心最深處的思緒,以及劇場、藝術與政治哲學等,他毫不保留地向我們坦誠一切,而我們則能夠一窺前人從未見過的21世紀最重要劇作家之一的內心。

物的力量:從道具到物件劇場(2022)

《物的力量:從道具到物件劇場》書中有著多樣化的內容,匯集了關於演出中使用物件的理論與實務觀點,包括這些物件如何成為劇場景觀的一部分、演出的伙伴,或者是具有地位的自主物件。

經由詳細分析特定演出,艾莉諾‧瑪格里斯檢視演員訓練、舞台設計、材料、組裝技術,以及物件劇場等方面。書中探討了幾個具有批判性的問題,包括:劇場道具與日常物件有何不同?對於演員與設計者使用道具的各種不同方式,觀眾如何去反應?和「東西」一起集體創作,是否會影響製作過程或對物質性的態度?

從以假亂真的糖漿假血,到滾燙沸水與真人頭顱,本書探討各種物件真假案例在日常與劇場之間的來回,對戲劇、設計與道具製作的學生、實作者和研究者來說,是一本絕佳基礎指南。

邁向操演時代-展演作為策展策略 (2021)

佛羅里安‧馬扎赫Florian Malzacher
喬安娜‧華沙Joanna Warsza 編
白斐嵐 譯

過去幾十年來,「展演」一詞被用在許多領域,包括人文、哲學、藝術或經濟,而《邁向操演時代:展演作為策展策略》一書將展演的概念用在策展的脈絡,引出這個概念還未被使用過的潛能。

這本書跟隨約翰‧奧斯丁、茱蒂絲‧巴特勒與其他學者的立論,他們相信展演能夠用話語及文化敘說去轉化真實,同時也強調展演經常被忽略、偏口語的意涵,例如:有些東西「感覺很劇場」。事實上,這兩種面向互相依存,也緊密相關。

《邁向操演時代》探索一系列經過策畫的情境,比如精心設計的展覽、非實體美術館、協商劇場、論辯馬拉松,街頭嘉年華,以及具有顛覆意味的公共藝術計畫,尋求如何利用「感覺很劇場」的策略與技巧,在藝術中實現「製造真實」的情境,而「策展」本身也因此成為了策畫過的、戲劇化的、經過編排與組織的行為。

編舞筆記 (2020)

國際知名舞蹈家、編舞家強納森‧布洛斯(Jonathan Burrows)認為舞蹈是與自己身體的思考方式進行的一場對話。他反思自己多年來的舞蹈生涯與創作經驗,以及帶領舞蹈工作坊的討論內容,詳細寫下創作、醞釀創意的過程與工作方式,不僅帶領讀者理解創作舞蹈表演的歷程與原因,更期望自身的經驗能幫助其他舞者及編舞家順利進行創作。

布洛斯分享編舞過程的許多練習、冥想、原則與概念,舞者與編舞家都能藉此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美學與方向。不管想要創作什麼樣的舞蹈表演藝術,《編舞筆記》都能作為實用參照

虛擬真實:沉浸式劇場創作祕笈 (2020)

為了讓更多創作者了解、進而參與沉浸劇場,表演經歷豐富的劇場人傑森‧華倫(Jason Warren)藉自身經驗,寫下創作沉浸式演出的基本步驟,以及在創作過程中必須考量的環節。

這是為了想創作沉浸式世界的表演工作者、藝術家、表演相關科系師生而寫的實用指南,甚至也能應用在創作 VR、實境遊戲與體驗教育方面,對想要體驗嶄新演出概念的表演愛好者而言,更是絕佳的入門途徑。

劇場公共領域 (2019)

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
公共領域如何作用、如何轉變?
又以何種形式與劇場產生關係?

「公共領域」此一概念最初由德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尤爾根‧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提出,意指全體公民享有平等參與公共事務討論的權利。本書作者巴爾梅(Christopher Balme)則藉此概念,探討了劇場在政治社會功能之中扮演的角色。巴爾梅一路回溯,認為劇場公共領域實為一種機制,存在於各種不斷變動的界線之間,並援引劇作、歷史、媒體發展、種族/宗教爭議等多重脈絡,進而思索今日劇場與公共領域的關係及與當代社會之聯繫。

劇場與城市 (2018)

西方劇場表演先鋒的古希臘時代,為觀眾帶來所謂洗滌(catharsis,英文或稱 cleansing)的效果。隨著歷史進程,劇場、戲劇、八大藝術揉雜,舊時代的戲劇理念歷經眾多變革;理性啟蒙、工業化、數位技術進步,表演方式百家齊放。英國莎士比亞、亞陶殘酷劇場、或貝克特荒謬劇作,戲劇都與其展演性(performative)密不可分。
而這般的戲劇展演,必得歷經社會政治的洗禮,《劇場與城市》書中緊扣劇場變遷與都市發展,企圖體會文化與物質經驗,實踐批判策略與公民社會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