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身體劇場 × 吳庭寬&藍雨楨《遷徙之歌》

TAI Body Theatre × WU Ting-kuan & LAN Yu-chen Song of Migration

11.17(Sun.)17:00

中壢中央公園

自由入場

★ 演出全長約60分鐘,無中場休息
★ 建議6歲以上觀眾觀賞
★ 演後座談:演後於演出結束地點舉行

一首歌、一首詩、一個身體,特別是熟悉的語言和曲風,能夠傳達一個概念;在詩歌、音樂和舞蹈表演中傳遞情感的方式,以及那些「通過遷移或壓力而產生的事物」。

我們面臨著尋找適當語言的掙扎,這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語言的界限非常狹窄,人們所寫的故事,通常被理解為語言的構造,關於一些真實經歷過的事情,而不是想像出來的。

故事是從生活經驗和語言合作的經驗中轉變而來的,而語言是模糊且不精確的。譬喻語言可以用來對抗壓迫語言,幫助「實現更大的善或避免更大的惡」。我們想從語言中獲得什麼?回到身體。彼此描繪姿態的肖像,不是寫實,而是尋找一種中間性的感覺。身體勞動、勞動後的放鬆(抵抗),融入舞蹈結構中,尊重身體的地理結構。

創作/製作團隊

TAI身體劇場

2013年由太魯閣族藝術家瓦旦・督喜創立。「TAI」,源於太魯閣族語,意思是「看」、「瞧」,是藝術總監瓦旦對原住民傳統文化的凝望與反思:「除了傳統祭儀或觀光化表演,原住民樂舞還有新的可能嗎?」

TAI 身體劇場作品風格多元,觸及原住民文學、身體與音樂、當代原住民處境與環境衝突等議題。舞團曾踏足至英國愛丁堡、印尼日惹、中國上海、印度德里、澳洲墨爾本等地演出。2016年以《橋下那個跳舞》入圍台新藝術獎;與法國音樂家 Roland Auzet 共同創作的作品《尋,山裡的祖居所》,以及作品《月球上的織流》分別於2018及2020年獲得 Pulima 藝術獎首獎。

主創人員

瓦旦・督喜

瓦旦・督喜 Watan Tusi
TAI身體劇場創辦人暨藝術總監,前原舞者團長。自2013年起,瓦旦從火車車身與鐵軌碰撞的聲響,及雙腳的踏動得到靈感,逐步找出腳與土地的關係,迄今記錄下八十多式「腳譜」,再透過每一次的創作解構、重組,產生新的身體與舞蹈形式。其編舞作品《橋下那個跳舞》入圍2016台新藝術獎;2017年與法國藝術家Roland Auzet 合作《尋,山裡的祖居所》;2022年受邀與印尼編舞家Eko Supriyanto合作,於國家兩廳院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發表作品《Ita》。

朱以新

朱以新 Ising Suaiyung
現為TAI身體劇場行政總監。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曾任財團法人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舞者與專案經理、國立屏東大學原住民族健康休閒與文化產業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專班兼任師資。與TAI身體劇場的創作經歷包括《月球上的織流》、《深林》、《夠帶種藝術季》、《消身匿跡》、《火車時刻表》及《走光的身體》。曾與臺灣國樂團合作,擔任《Mauliyav在哪裡》編劇,也是2020 年《我們都是原舞者》特展策展人。

吳庭寬
藍雨楨

吳庭寬 & 藍雨楨
兩人的合作始於印尼移工藝文實踐的觀察,2019年共同發起Trans/Voices Project(TVP)計畫,串連臺印兩地的田野調查、藝術進駐、講座、工作坊、講唱會、合作與協作等方式,發展創作與論述,計劃以移動/勞動狀態為提問,聚焦社會結構縫隙中的移工,與其在遷移路徑中的勞動、抵抗、創造與再創造的美學性經驗。
近年專注於印尼移工的歌謠建檔與音樂場景書寫工作與獨立出版,第一批完成翻譯和建檔的歌曲,同數篇印尼移工音樂場景、產製與敘事、歷史與族群對話專文收錄於《歌自遠方來:印尼移工移工歌謠採集與場景書寫2021》。

精彩劇照

製作群

主要創作|瓦旦・督喜Watan Tusi、朱以新 Ising Suaiyung、吳庭寬、藍雨楨
演出者|李偉雄 Piya Talaliman、奧萊・吉芙菈芙斯 Qaulai Tjivuljavus、巴鵬瑋 lrimilrimi kupangasane
    林源祥 Ansyang.Makakazuwan、謝宇森、劉姵均 niwa panay
執行製作|林之淯、楊安琪 apuu yakumangana